欢迎来到新疆茵水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企业官网!

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艺全解析

原创 / 2025-02-28 11:08 / 查看:36

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艺全解析

 

在污水处理领域,生物接触氧化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工艺,发挥着关键作用。下面为您深入介绍该工艺及其优缺点。

一、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艺详细介绍

工艺原理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核心原理是在生物反应池中设置固定的填料,污水在曝气作用下流经填料,微生物在填料表面附着生长形成生物膜。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微生物的营养源,被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分解代谢,从而实现污水净化。这种方式利用了生物膜的特性,增加了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处理效率。

主要组成部分

- 生物接触氧化池:这是污水处理的核心场所,内部填充大量的填料。污水在池中与附着有微生物的填料充分接触,发生生物化学反应。池内设置曝气装置,为微生物提供所需的溶解氧。

- 填料:是生物膜的载体,要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常见的填料有蜂窝状填料、弹性填料等。微生物在填料表面生长繁殖,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生物膜。

- 曝气系统:向生物接触氧化池内提供充足的溶解氧,保证好氧微生物的正常代谢活动。通过合理设计曝气装置,使溶解氧均匀分布在池中,提高处理效果。

运行流程

污水首先经过预处理,去除大颗粒杂质和部分悬浮物。预处理后的污水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在曝气作用下,污水与填料上的生物膜充分接触。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利用溶解氧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随着处理过程的进行,老化的生物膜会脱落,与处理后的污水一同流出氧化池,进入后续的沉淀单元。在沉淀池中,泥水分离,上清液作为处理后的出水排放,沉淀的污泥部分回流至生物接触氧化池前端,维持池中微生物浓度,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

二、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优点

处理效率高

由于填料提供了大量的比表面积,生物膜上微生物数量多,与污水接触面积大,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能力强。相比传统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法能在较短的停留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处理效果,对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都有较好的去除能力。

适应能力强

该工艺对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生物膜的存在使得微生物群落相对稳定,即使进水水质波动,也能维持一定的处理效果。而且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法都能保持较好的处理性能,适用于多种气候环境。

污泥产量低

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微生物在填料上生长,新陈代谢相对缓慢,污泥产量比活性污泥法少。这降低了污泥处理的成本和难度,减少了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运行管理简便

生物接触氧化法系统相对简单,不需要像活性污泥法那样频繁地调整污泥回流比等参数。设备运行稳定,自动化程度较高,日常维护工作量小,降低了运行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三、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缺点

填料易堵塞

长期运行过程中,污水中的悬浮物、微生物代谢产物等可能会在填料表面堆积,导致填料堵塞。这会影响污水与生物膜的接触效果,降低处理效率,需要定期对填料进行清洗或更换,增加了运行成本和维护工作量。

生物膜更新困难

生物膜在填料上生长到一定程度后,老化的生物膜如果不能及时脱落更新,会影响新生物膜的生长和处理效果。但生物膜的脱落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精确控制,可能导致处理效果不稳定。

能耗相对较高

为保证污水与生物膜充分接触以及提供足够的溶解氧,生物接触氧化法需要持续曝气,能耗相对较高。特别是在大规模污水处理项目中,能耗成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四、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艺适用场景

中小规模污水处理

在乡镇、小型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污水量相对不大。生物接触氧化法设备紧凑、占地小,能以较低成本实现稳定处理,满足其污水处理需求并达到排放标准,保障当地水环境质量。

有机工业废水处理

像食品加工、酿造、印染等行业废水,有机物浓度高。生物接触氧化法可借助生物膜上丰富微生物菌群,有效分解各类有机物,适应废水水质变化,实现达标排放或为后续深度处理做准备。

水质变化较大的污水

一些企业生产过程中废水水质波动大,该工艺对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能依靠稳定生物膜系统,在水质波动时保持一定处理效果,确保污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

有景观用水需求的区域

公园、景区等需要处理污水用于景观补水,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后水质较好,能去除大部分污染物,使水清澈无异味,满足景观用水的感官和水质要求,提升景观环境质量。

五、经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后水质能达到的标准

化学需氧量(COD)

对于一般有机污水,处理后出水 COD 通常可降至 100mg/L 以下。在进水水质较好、工艺运行稳定的情况下,能达到 50mg/L 左右,满足国家一级 A 排放标准(50mg/L),可用于中水回用等对水质要求较高场景。

生化需氧量(BOD)

正常运行时,出水 BOD 可控制在 20mg/L 以内,良好工况下能低至 10mg/L 左右,表明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被大量去除,水质得到显著净化。

氨氮(NH₃ - N)

处理后氨氮含量大多能稳定在 15mg/L 以下,当曝气充足、微生物活性良好时,可进一步降低至 5mg/L 左右,有助于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悬浮物(SS)

生物接触氧化法结合后续沉淀工艺,能使出水 SS 降至 30mg/L 以下,甚至更低,使出水外观清澈,减少对后续处理单元或受纳水体的影响。

其他指标

pH 值一般维持在 6 - 9 的适宜范围。在色度方面,可有效去除大部分显色物质,使出水色度大幅降低,符合相关排放标准。同时,对磷等营养物质也有一定去除效果,能满足不同场景水质要求。

六、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艺以其诸多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其填料堵塞、生物膜更新和能耗等问题,通过合理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发挥该工艺的最大效能。